Inventing Anna 創造安娜 (Netflix) - 影評/觀影感想
講述 2017 年轟動的詐欺事件,一個德國籍的俄羅斯裔年輕女生安娜・德爾維(Anna Delvey),假扮成坐擁 6600 萬歐元信託基金的德國大亨千金。

Inventing Anna
Netflix 的創造安娜(Inventing Anna),改寫 2017 年轟動全美的詐欺事件。
在 2013-2017 年之間,德籍俄裔年輕女生安娜・德爾維(Anna Delvey),既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,也沒有特殊的學經歷,卻假扮成坐擁 6600 萬歐元信託基金的德國大亨千金,行騙紐約上流生活圈。安娜利用異國人設和上流話術,成功地認識各大名流,去遍紐約高級派對和五星級旅館,最後因鉅額信用卡費欠款,被數個飯店封殺和報警後...
真相才慢慢揭開。
聊聊劇情
《創造安娜》直白又露骨的片頭字卡:
全部都是真實故事,虛構的部分除外。This whole story is completely true. Except for all the parts that are totally made up.
與安娜的人設和行為不謀而合,她認定自己的身份和說出口的話全都是真實,虛構的部分除外。安娜的夢想是成立一個空前絕後的高級俱樂部,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。在募款過程中,她絕妙的利用人性,讓數個必要人物錯失判斷的關鍵時間點,意外金援安娜的豪奢生活。在多次國外電匯失敗,才被揭穿。
最有印象的一個橋段。
安娜的摯友旅館接待員奈芙(Neff)和她男朋友炫耀安娜給的超多小費(很多張美金 100 元現鈔),而男友悠悠回一句:會這樣狂灑錢,通常是想轉移人們的注意力。People only flash money like that when they're trying to distract you from something.
利用金錢和話術,即刻掌握對方的注意力,無疑在對談間佔有上風。當攤在眼前有著巨大的財富或是權力時,許多不合理的事情突然就合理化,難以置信的事情忽然就是真的。
反思詐欺文化
詐欺文化在這幾年間屢見不鮮,關於詐欺文化的電影和紀錄片越來越多。
Netflix 拍攝《Fyre:國王豪華音樂節》、《Tinder 大騙徒》和《創造安娜》這些高話題性的故事,偏差或誇大的劇情,十足吸引觀眾的眼球,增加網路流量和討論,公司收益因此提高,默默推了詐騙文化一把。
- 變相鼓吹詐欺文化的社會,人們足以分辨是非?如何定義正確?
- 構成詐欺的法律邊緣?道德邊緣?
Lifechanging,改變人生的電影
5星 ★★★★★,已經重複看超過兩次
4星 ★★★★☆,有時間會重複看
3星 ★★★☆☆,不會再重看,無聊可以看看
2星 ★★☆☆☆,為什麼會看…
1星 ★☆☆☆☆,被騙了…
▻ 目前沒有零分或是負分
如果想閱讀其他的文章,可能會發現這幾篇很有趣;或想聽聽我喜歡的 Podcast 怎麼說:
- HEAVEN RAVEN - 《創造安娜》Rachel 本人表示,Anna 就是個騙子,為什麼還要給她舞台和麥克風?
- BBC News - Jobfished: the con that tricked dozens into working for a fake design agen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