坂の途中の家 坡道上的家 (myVideo) - 影評/觀影感想

描繪日本父權社會對於母親角色的巨大期望,為維持「普通」的家庭生活,各種日常場景和言語,一點點侵蝕這些婦女最後的一絲理性。

坂の途中の家 坡道上的家 (myVideo) - 影評/觀影感想
日本父權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巨大期望
💣心得請都當作有雷💣

坡道上的家

聊聊劇情

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《坡道上的家》,描寫日本現代家庭藏在檯面下的黑暗面,各種潛規則的壓力,層層加重在「母親」身上。

女主角山咲里沙子(柴崎幸 飾)意外成為備選陪審員,參與審理一樁母親失手殺死幼嬰的命案。隨著被告安藤水穗(水野美紀 飾)的丈夫、婆婆和母親出面作證,水穗的人設逐漸立體,她就是一個失格的母親,缺乏耐性、母乳不夠、小孩比其他同齡者反應慢、不給小孩最好的、不愛小孩、可能會虐待小孩⋯⋯。案情看似明朗,陪審團的意見一面倒,直直朝著重判水穗的方向前進,而里沙子卻不這麼認為,她發現自己的育兒情況和被告非常相似,在訴訟期間,里沙子越來越投入,甚至將自己投射到被告,同理被告的心情。

里沙子在和丈夫溝通案情的過程中,得不到認同或支持,漸漸產生隔閡及嫌隙,默默承受言語的冷暴力,間接影響家庭關係,產生許多誤會,讓里沙子決定逃開。逃離丈夫和女兒後,在飯店房間裡寫著離婚協議書,里沙子媽媽意外來訪,進門就問為什麼不住高級飯店?我喜歡里沙子的回答:「難道這時候住高級飯店就比較好嗎?」忽然里沙子媽媽一把抱著她,說著好可憐、快回家吧。

里沙子才終於覺醒。

她一直認為媽媽看不起自己,覺得她什麼都做不好、很失敗,但終於發現,其實她的媽媽需要自己的失敗,需要自己的無能,才能迎合母親的全能,母親才能控制她。我非常喜歡影集的結尾,里沙子說著:

貶低、傷害、控制對方,這麼做才能把對方綁在自己身邊。
那是因為我放棄思考了,我把自己幸福的權利交給別人了。
照別人的價值觀而活,是最輕鬆的事。
Photo by Agni B / Unsplash

母親角色的反思

  • 一個做母親的人能不能討厭自己的孩子?母愛是天生的?
  • 追求「普通」,是不是也是一種傷害?

看完這部片,我心裡感到非常沉重。身邊的朋友,想生小孩的人並不是多數。在台灣社會,或者說在亞洲社會裡,生小孩要面對的壓力非常的多,舉凡和對方家庭相處的關係,雙方家庭對於小孩教育、食衣住行的掌控和想法。一個人就有一種想法,人多越難找到交集,無形間滾成一顆巨大的壓力雪球。我相信水穗的絕望是必然的,在她身旁的親友或鄰居,心中都有著自己的答案,再把說詞填入,只為了迎合所認為的「正解」,忽略水穗是一個人,身為母親要承擔的太多。

母親並非全能。


Lifechanging,改變人生的電影
5星 ★★★★★,已經重複看超過兩次
4星 ★★★★☆,有時間會重複看
3星 ★★★☆☆,不會再重看,無聊可以看看
2星 ★★☆☆☆,為什麼會看…
1星 ★☆☆☆☆,被騙了…

▻ 目前沒有零分或是負分


聽聽我喜歡的 Podcast 怎麼說:

Subscribe to 咖灰狐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[email protected]
Subsc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