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好好吃
當人們在談論資訊時,經常使用食物或進食作為比喻,例如「消化」想法、「渴望」新知、「吸收」資訊。但蠻多時候,我們並不熟知吃下的食物、吸收的資訊。
一秒導覽
哈囉咪那桑👋
這個週末過得好嗎?這週想和你聊聊「吸收資訊」。
You are what you eat.
這句話來自法國美食作家 Jean Anthelme Brillat-Savarin:Tell me what you eat, and I will tell you what you are. 告訴我你吃什麼,我就告訴你,你是什麼。(法文原文 “Dis-moi ce que tu manges, je te dirai ce que tu es.”)
你會感到詫異,當人們在談論資訊時,經常使用食物或進食作為比喻,例如「消化」想法、「渴望」新知、「吸收」資訊。多數時候,我們並不熟知吃下的食物,如同吸收新知,我們並未對閱讀的內容抱有意識。就像吃了東西,沒有因此感到滿足或是精神充沛。讀了許多文章跟書籍,囫圇吞棗,感到意興闌珊。
如何對閱讀的內容保有高度警覺?
慎選吸收的內容,並和垃圾讀物保持距離。
Farnam Street 的一篇文章「從非必要中篩選出必要」(Sifting the Essential from the Non-Essential)提到大多數人犯的最大錯誤是專注在吸收更多資訊,卻不釐清什麼和想解決的事情相關,很容易迷失在無關緊要的部分。通常迷失在汲取更多訊息的行為,是因為不清楚想解決的那個「最重要的問題」,因為當瞭解問題,自然就會獵取有目標且明確的資訊。
想有意識地挑選有機讀物?和你聊聊我常用的 3 個小方法。
那,我們開始吧。
有意識地挑選有機讀物的 3 個解方
You are what you READ.
如說書 Podcast 《衣櫥裡的讀者》主持人黃星樺所說:閱讀是為了拆毀觀點,而不是建立觀點。盡可能雜食想吸收的知識,選擇多元化的內容,而非執著於單一作者、單一主題,才讓好奇心常保新鮮度,培養寬廣的眼界。
解方 1 - 挑選書籍
- 如果不排斥英文書,試試 What Book Should I Read Next Generator 吧!隨機產生出 Goodreads 上推薦的書,可以自選種類,例如個人發展與自助、商業和經濟、小說或非小說類、科學、創業、心理學、傳記等等。
-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 Goodreads Random ,登入 Goodreads 帳戶,隨機從待讀清單挑書;如果怕登入帳戶有疑慮,Reddit 上的網友 timiddrake 建議,用一個號碼隨機產生器,再從 Goodreads 的待讀書架上挑選被選中號碼的書讀。
解方 2 - 挑選新聞
挑選對立的兩家甚至三家新聞,例如看 CNN、BBC 播報俄國新聞,也看俄國的電視台,了解同一事件在不同立場下,被傳述的結果有何不同。
解方 3 - 遠離無限泳池的垃圾讀物
Attention is priceless. Choose what you consume wisely or learn from the wise one.
《生時間》的作者 John Zeratsky,將所有吸光注意力和精力的社群、手機 app 統稱為無限泳池(Infinity Pools),無聊就在池邊踩踩水,或到池裡玩水,裡面的水永遠都不會減少。而注意力就在玩水的過程中,一點一滴的流走,直到耗盡。如果不想淋濕和喪失注意力,請離開池邊。
珍惜你有限的注意力,時刻審視吸收新知的來源,You are what you read.
那,我們下週見吧!Have a great week!
Hu xx
這週遇到的酷東西
書籍 - 沼澤女孩 by 迪莉婭.歐文斯(Delia Owens)
奇雅是一位 10 幾歲的小女孩,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沼澤裡,被稱為沼澤女孩。
為何最後只剩自己獨自生活呢?曾有過許多家人的奇雅,各個都在不同時間,有著不同的理由,離開了沼澤。不得已自給自足的奇雅,只好嘗試捕捉貽貝,銷售給在「汽油及魚餌店」的店長跳跳。我很喜歡書中一個片段,是跳跳的老婆梅寶試著和奇雅解釋手上的種子,能種出什麼樣的水果和植物。
她怎麼解釋呢?用「畫」的。
這是一個很貼心的行為。
雖然不曉得是梅寶本身也不識字,所以只好用畫的,還是她早知道奇雅看不懂文字。書中描述的梅寶就是直接用畫的,而不是問奇雅說妳看不看得懂文字?不然我畫給妳吧。這是一個很簡單,但是已經替對方思考到不尷尬的場景,對方也不需要承接低人一等的感受。相當溫柔、有同理心的舉動,每次看到這樣的文字、劇情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都會覺得很暖,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如此暖的人。
音樂 - Ghibli Lofi
當打開一篇空白筆記,準備開始創作的時候,我習慣拿起耳機,開啟 Spotify,播放固定的播放清單,尤其喜歡 Lofi 音樂,最近發現吉卜力 Lofi 的歌單,和你分享~聽聽看~
本週金句
如果你想增加獲利能力,就必須先提升效率。一心只想提高銷售,就像是在你家旁邊放一堆水桶,再圍上腰布狂跳祈雨舞,卻忽略腳下就有滿滿的水源。
From 獲利優先, by 麥可‧米卡洛維茲(Mike Michalowicz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