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休息片刻不一定有利?使用番茄鐘要避免的3個情況

最負盛名的高生產力技巧是否過譽?真的適合每個人嗎?Elizabeth Filips提出番茄鐘的3個使用限制和干擾。

為什麼休息片刻不一定有利?使用番茄鐘要避免的3個情況

聽過番茄鐘嗎?

說到增加生產力和時間管理最常見的方法,前三名之一就是番茄鐘。

番茄鐘(Pomodoro Technique)由Francesco Cirillo在1980年代提出,是種透過計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的時間管理方法,計時25分鐘的專注時間,再休息5分鐘,重複計時以達成任務。

最負盛名的高生產力技巧真的適合每個人嗎?

一位住在倫敦的醫學系學生Elizabeth Filips用5分鐘的影片討論番茄鐘的使用限制和干擾,下為她的三個想法:

番茄鐘困擾1-打斷心流:

要形成心流的忘我境界並不容易,需要的時間不一定剛好是一段番茄鐘的25分鐘,進入倒數即阻絕心流的形成,塑造另一種程度的分心。

建議:可以找尋屬於自己的番茄鐘區間,我會用任務大小區分為60分鐘、45分鐘、25分鐘、15分鐘、5分鐘,分為想形成心流和快速解決的任務。

番茄鐘困擾2-獎勵的好與壞:

曾有個實驗交派任務給兩組組員,一組給予獎勵,另一組什麼都沒有,最後沒得到獎勵的組員相對投入且享受任務。

當大腦接收到任務有獎勵或是報酬時,會判定那一定不是想做的事情。伴隨一段番茄鐘的結束,接著是5分鐘的休息獎勵,變相提醒大腦這是一項不好玩的任務,反而無法全心投入。

建議:試著不要獎勵自己去做一件一直想做的事,我是開始挑戰記錄喝水。

番茄鐘困擾3-倒數容易分心:

倒數計時器開始,數字不停減少,閃爍的螢幕會讓人不斷的注意時間,影響對於原本任務的專注。

建議:有位作家用洗衣機作為計時器,可以避免看到計時器上的真實數字,投入衣服後就去寫作,洗衣服的時間可能是一小時或兩小時,等洗好衣服才休息。

結語

無論如何選擇什麼工具或技巧,我想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,要挑選屬於自己且最適合的方式,才能有效地增加產能,最棒的是更能投入真正喜歡的事。

對於番茄鐘,你有什麼想法呢?或是你有什麼絕技可以分享給我?你認為最適合自己的高生產力技巧是什麼呢?歡迎寫信留言給我,一定會回的😉

Subscribe to 咖灰狐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[email protected]
Subscribe